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vr购物平台建设(汇总)8篇

2024年vr购物平台建设 篇1

会。

VR+5G直播产生直播带货。

VR普及后,实现虚拟购物。

用户带上VR眼镜,进入虚拟商场,随意进去店铺。店铺里虚拟导购给你介绍琳琅满目的衣物,用户能够通过触摸和交互,体验衣物的手感和料子,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颜色、大小,不同款型的搭配,并完成试穿。

跨越了时空。还大大节省出门交通的时间,节省了穿换衣物的时间

2024年vr购物平台建设 篇2

谢邀,我是步入科技圈,作为数码与科技的爱好者,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阿里和京东,作为国内电商巨头,早已经开始布局VR店,当初阿里推出Buy+的时候,不久后,京东就开始部署VR战略,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京东为什么要做VR购物?”“因为阿里做了”。虽然说现在的VR店还不够成熟,毕竟还没达到全面普及的程序,但是早晚也会普及的。那就跟着一起做,起码不会掉队。

理论上来说,阿里和京东的VR技术是没问题的。支付宝的VR扫描,都已经玩两三年了。那么,究竟为什么还没普及到人人熟知并运用的时候呢?个人觉得主要原因就一个:现在还没有找到VR购物的痛点,大家都是为了做而做。换句话说,如果没发现VR购物的对于实体店以及电商平台的有力痛点,VR购物的春天还是活在未来,普及暂时就更不用提了。

在VR店还没有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实体店还是要居安思危的。毕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出门,而VR购物正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但是如今的人们还要更愿意去实体店试衣服,就好像移动支付也不是几天就进入寻常百姓家一样,需要足够的时间过渡,这个痛点目前来说还是不足的)。但一旦当全面普及之后,VR购物直接就会取代实体店的体验方式,也更符合现在人快节奏的生活,和现在已经普及的移动支付一样,方便的不要不要的。所以,线下的实体店,也要尽快推新出奇,结合VR做一些更好的准备。

至于实体店会不会消失?个人觉得应该不会消失的。虽然VR购物吸引很多人,但是传统的购物方式还是需要共存,去年的阿里收购了大润发,打造新的零售店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好好的坐享其成就好,谁方便就用谁。有什么的需求就用哪种方式。

2024年vr购物平台建设 篇3

得先弄清楚“电商平台”“VR”的基本概念:

电商平台:粗爆的说就是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平台,如现在的(阿里巴巴、京东...)。 VR影像技术:专业性超强的名词。把它通俗化的理解为就是:超过3维空间的物质世界或埸景(或是你身临其中的世界)或人的超现实体验。

商品的交易,完成的主体是人。而人目前具备的功能,只能看到三维的世界。

解决的途径只有一个,让人具有这个功能,也是给人增加设备。 就像我们去影院覌影一样要租(买)一个3D眼镜一样。否则,你看到的屏幕就是平面的(二维的)。

要实现你身临其中的虚幻现实,这样的VR设备目前仅属于初级产品,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将来完成了产品的迭代。完全具备条件进入市场。相信也要不菲的价格才能拥有。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不是体验的主体。VR影像技术完成的是体验。体验的主体是个体的人。人若没有VR工具,就不可能有这种体验。 VR影像技术主要解决的是人的体验。

电商平台主要解决的是电商。电商体验是由商品的使用者完成的。

也许这就是电商不把VR技术设计出来,方便人们购物,城市集中式送货的原因吧?!

(电商和VR技术对小编是全新的领域。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

2024年vr购物平台建设 篇4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VR、AR、3D技术一定是可以大大加强网上购物体验的。在此类技术及硬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来试想一下,通过VR、AR眼镜进行网络购物的场景。

VR:VR又被称为虚拟现实,在我看来VR的对于网购的发展方向是将本来网购中虚拟的产品可以直接在VR眼镜中看到实际的内容,然后通过移动镜头来获得产品的直观印象。VR主要的方向就是把产品从图片变成眼镜中的实体物品。

这张图片是 Valve公司旗下的游戏DOTA2,把游戏中的商店做成了VR版,在VR里可以看到各种游戏中的道具,非常有意思。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搜搜看,未来我们购物VR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子设想。此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R:AR被称为增强现实,相较于网购,本人还是更加看好AR能够带来的东西。假如你想要买衣服,而现在的网购只能看图片、看模特试穿图片,而AR可以直接在屋子里把你1:1投出来一个或者多个影像,这时候你不仅可以看到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的效果,更可以做对比,想要的几件衣服分别在不同的影响上,做出更好的对比。

2024年vr购物平台建设 篇5

未来购物我们可以大胆的想象一下,其实我个人感觉未来购物依旧是以电商为主在家手机点点就可以快递收收收。

像买衣服这一块在未来的话应该是这种趋势,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或者是照片,然后在电脑上自动生成你穿上这件衣服的一个整体效果。不用自己动手,是直接电脑合成,看效果满意再买,不满意则退。

第2个未来购物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生活用品,这些物品的话可以网上购物,第二的话可以在无人超市进行自选。其实在2018年马云爸爸的第1家无人超市已经上市启动,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而放弃,但是我觉得在未来依旧是一个大的趋势。

第3个未来购物美食这一块,我认为未来美食这一块应该是有这种趋势,可以在网上选购美食和厨师,然后厨师根据你的选择直接网上直播为你亲自做这份菜肴然后可以路程跟踪一直到你手中,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点想象而已。

以上三点是我对于未来购物趋势的一种猜测和想象,如果你有不一样的的想象力欢迎留言,谢谢。

2024年vr购物平台建设 篇6

一来看您个人的基础背景,二来看行业发展,给你些融资现状的资讯,供参考。

中国市场融资现状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近年我国VR市场参与十分活跃, VR行业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注入。据有关数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国内29家VR企业融资总额超10亿元。2016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虚拟现实)实验室,以推动VR内容培育和硬件孵化。在内容方面,阿里已经全面启动Buy+计划引领未来购物体验,并将协同旗下的影业、音乐、视频网站等,推动优质VR内容产出。在硬件方面,阿里将依托全球最大电商平台,搭建VR商业生态,加速VR设备普及,助力硬件厂商发展。小米公司以1.8亿元人民币入股虚拟现实公司上海乐相(更名为大朋VR),专注于虚拟现实头戴显示产品的开发和虚拟现实内容平台的建设,并拥有 PC 端、移动端全沉浸式虚拟现实头戴产品。其还拥有内容分发平台3D播播,用户累计超过150万。盛大集团125万美元投资 UploadVR 初创团队,大朋VR成立于2015年4月,专注于虚拟现实头戴显示产品的开发和虚拟现实内容平台的建设,并拥有 PC 端、移动端全沉浸式虚拟现实头戴产品。其还拥有内容分发平台3D播播,用户累计超过150万。腾讯推出Tencent VR SDK 及开发者支持计划,首次公开了腾讯自己在 VR 上面的计划,基于市场成熟程度的出发点,预计在17年3季度推出针对手机的移动VR及一体机方案。另15年12月,赞那度精品旅行网获得由腾讯领投的8000多万人民币A+轮投资,这是腾讯投身VR+旅游行业的第一步。

从投融资热点看,VR产业投资的重点已从2015年的硬件逐步集中到内容端。输出型硬件市场已有足够的参与者,门槛较低,一旦巨头开始做,小企业将被吞噬,所以VR硬件投资的早期机会已很小,更多VR小硬件公司已经开始转型做内容分发平台、内容原创生产、内容投资合作等更接近变现的环节。而输入端公司较少,对技术要求较高。VR应用和内容提供商开始受到资本青睐,但目前尚未出现爆款级应用产品,随着未来爆款应用出现,应用将带动硬件落地与发展,整个VR行业也会迎来新一轮爆发。

2014-2016年中国VR产业融资情况走势-摘自 中科济.中科达孵化器

全球市场融资现状

在VR市场的资本投融资情况,近年,全球资本对VR领域的投融资非常活跃,国外巨头科技公司均涉足VR/AR。2016年投资规模增长至23.2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率达236.2%,高于其他领域的投资增幅。

2015年,VR市场融资最多的领域是硬件环节,包括硬件输出,如VR眼镜、头盔、手柄、耳机等,以及输入端硬件,如动作捕捉和识别技术。而2016年投融资结构出现显著的变化,流向硬件端的资本明显减少,由2015年的50%下降到2016年的26%;而流向应用和内容制作端的资本有较大提高,由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46%,包括游戏、视频、教育、直播等。其中,在应用融资中,游戏占比最多,视频其次;教育融资在企业级应用中最突出;在硬件融资中,暴风魔镜融资最大2.3亿元;其它基本为千万元级别。目前单纯做硬件融资难度加大,能拿到融资的硬件商基本都是做“硬件+内容+平台+服务”的全生态型企业;在软件融资中,赛欧必弗融资额较大,为5000万元,其它融资额百万至千万元级别,覆盖环境融合、面部识别、手势等多项技术;解决方案融资集中在交互方案、全景视频等方面;而服务融资以平台、分发为主,融资金额基本在百万元级别。

从整体看,与2015年大部分VR投资偏向视频、游戏的情况不同,2016年投资硬件增幅最大,此外,投资更偏向于广告营销以及更具技术价值的软件领域。按照产业链环节,2016年广告/营销获得的投资额占VR领域总投资的8%,增幅达到438.0%,仅次于硬件环节。广告/营销更贴近消费者,更具备变现价值,在国外受到较多投资意向。

随着VR传感器、微处理器、存储器等虚拟现实的关键部件性能将快速提升,包括Google、微软、索尼等在内的科技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通过综合分析目前VR中的主流技术,可以得出传统显示发展成熟,光场显示、全息显示技术成为关注热点;显卡性能已经跨过性能瓶颈,进入稳定发展时期;VR一体机性能不足,无线传输技术在过度期火热发展。

资本对VR技术研发关注情况

资本对VR技术研发的关注也在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接受度逐步演进,从以硬件为焦点逐步过渡到以人为本。

2013-2016年虚拟现实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 -摘自 中科济.中科达孵化器

从2013-2016年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虚拟现实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连续4年快速增长。2016年随着三大PC端设备巨头产品一一发布,加快了虚拟现实产业落地速度,投融资事件数量呈倍数增长,相较于2015年,增长率高达233.3%。

2015-2016年虚拟现实领域各融资轮次投融资事件数量占比-摘自 中科济.中科达孵化器

从融资轮次来看,虚拟现实领域2016年延续2015年主要集中于天使轮和A轮这一态势,但这一比例整体有所下降。2016年A轮、天使轮投融资项目整体占比相较于2015年分别下降11.1%和2.6%。B轮投融资项目整体占比下降幅度最大,达16.7%;而战略投资、并购类投融资项目整体占比大幅攀升,达15.6%。

2016年虚拟现实领域获投项目融资额区间分布-摘自 中科济.中科达孵化器

从投融资事件获投金额区间分布来看,获投金额超5成集中在数千万元。获投数百万的企业,占整体的36%,获得数亿元的企业占整体的4%,尚未出现获得十亿级以上的企业。据相关数据显示,从全球来看,虽然中国虚拟现实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和美国保持同一量级,但中国融资事件获投金额明显低于美国。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相对来说目前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处于早期,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出手谨慎,不少仍处于观望状态,整体尚未形成成熟市场。

我们中科达孵化器在很多技术领域做过深入调研,同时,也帮助技术企业对接中科院所专业领域的资源,并辅之以商业模式设计。希望有机会帮到各类技术相关企业。也为楼主的选择提供些许参考。

洪一二

2024年vr购物平台建设 篇7

VR是除去真实世界之外,唯一一个可以带来临场感的媒介。它可以欺骗人的大脑,使人觉得自己就是在那。这也是为什么,它相比其他营销媒介,更可以带来真实、强烈的品牌及产品体验。

不过,目前大部分VR营销还是披着VR外壳在走老路,美联航的VR体验就是个不那么成功的例子,虽然找来了马特达蒙,但全程没有露脸,话倒是讲了很多,更像是照念主角“头等舱”的完全版介绍。

在谈到如何利用VR来为品牌和观众服务时,很多人还是在黑暗中摸索,不过即便如此,一些可借鉴的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了。构建叙事场景

方式:使观众沉浸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叙事场景中,并不动声色的融入品牌精神。相比于纯粹的花式产品展示,构建一个故事来提供终极品牌体验更适合VR的特性。

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现有顾客的忠诚度。

案例:捷豹联手Hammerhead VR工作室,以穆雷为主角打造了温网的VR体验,同时送出2万台定制款谷歌cardboard。

呈现品牌使命

方式:通过VR这种媒介让观众真正去感受品牌的使命,而不仅仅是宣传和告知。优势:提升品牌忠诚度和消费体验。

案例:美国以懒人鞋起家的品牌TOMS,从最初就以环保和公益为品牌使命。即“ONE FOR ONE”,每售出一双鞋,就捐一双给困难儿童。

可以说是营销做得好,行善也有头有尾。展现生活方式

方式:展示产品/服务的属性和优势,但不是让观众来看它们是如何生产和工作的,而是将体验者置身于产品/服务所能带给他们的生活方式/体验中。

优势:提升产品理解度和品牌忠诚度。

案例:户外品牌Merrell和金牌特效团队Framestore合作,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带来了自家的VR体验《Trailscape》。体验者戴上头显就可以瞬间移动到意大利的白云石山脉,体验登山的惊险与乐趣。

虚拟展厅

方式:让消费者在VR中体验产品或进行操作,来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和个性化的选择。

优势:提升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满意度。

案例:宜家在steam平台上线了“宜家 VR Experience”,用户可以体验在真实大小的宜家厨房中进行自定义设计,还有成人和儿童两种视角。

2024年vr购物平台建设 篇8

视频加载中...

视频加载中... 有幸得淘宝VR团队邀请,在2016双十一Buy+正式放出前进行内测。利益一丢丢相关(两年多VR创业者),所见描述尽量客观,所感描述偏乐观。(多图,慎入)

///////////////////////////////////////////////

//所见所得

///////////////////////////////////////////////

Buy+载入之后,跳出了全景和VR模式的选择界面,VR创业2年半,当然是选VR模式(Cardboard)。接着我进入了一个天地无边的虚拟世界,地上的光格随着加载进度逐渐点亮,终于,这个世界的马赛克网格如多米诺般崩解,现出了它的本来面目,VR样板间(=_=!!)。带着莫名其妙的熟悉感,下意识的感受了一下这个起居室,3+1的布艺沙发,冰箱和滚筒洗衣机,会动的照片墙和47寸壁挂电视……咦?会动的照片墙?

照片墙上有七个景点照片和一只偷瞄你的天猫,看来这些就是Buy+的目的地了,有美国的

Macy’s梅西百货、COSTCO好市多百货以及Target塔吉特百货,日本的Supature松本清药妆店、Tokyo Otaku Mode周边专卖店,澳洲的Chemist Warehouse药房以及Freedom Food生态农场。

好吧,作为创业宅,以上店铺基本都不认识,不过我猜应该都是入驻了这次双十一的品牌,就从唯一眼熟的梅西百货开始吧!盯着它看,2秒钟后进度条到头,时空开始飞速扭曲,下一秒,我坐在了一辆敞篷老爷车的后座上,一个白西装黑辫子的黑人小哥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介绍着纽约。我一边装作听懂的样子回应小哥,一边四处看着纽约的街头,没多久就到了梅西百货。这层主要是箱包和奢侈品,左手边有两个脚丫图标在招呼我,原来是男女款腕表,每款上都有一个标签图标,显示了我不认识的品牌和我不认识的型号。凝视它一会,详细信息就会在空间中跳出来。中间是商品的三维动图,左边是名称价钱什么的信息,看了看价钱,我转向了右边的关闭按钮。如此往复四五次,终于确认了没有哪块表我买得起。系统仿佛知道我的尴尬,跳出提示“向下看,有更多操作”,果然出现了返回主页的按钮,我回到了刚才的VR样板间里。逛完美国,决定去日本看看~在日本,当然是坐的是日本标志性交通工具轻轨,车厢里很干净,不过感觉比京沪高铁要慢一点。下了轻轨就是日本的街头。过了会,就到了松本清的药妆店。看到这两排货架,当时我就晕了,一排又一排的化妆品,还都是日文,不过还好信息标签是中文。远方的商品看不清?向下看,地上有个行动的箭头,盯着它就能够前进,走近了再看看...按照这个流程,我在10分钟内几次穿梭美国、日本和澳洲。在美国开过帆船

在澳洲搭过直升机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澳洲的Freedom Food生态农场,他家的店铺竟然是一片草地……中间有几只调皮的奶牛想过来偷吃零嘴,结果蹭掉了一个菠萝,被自己吓得退散开去……

十几分钟的四海穿越,心满意足。但脱下Cardboard后,看着购物车里唯一买的起的美国进口海飞丝,不禁陷入了沉思...

///////////////////////////////////////////////

//技术拆解

///////////////////////////////////////////////

Buy+主要使用了交互式全景视频技术,应该是考虑到VR的第一波大量用户来自于现有手机的存量用户转化。在交互控制部分,通过注视点悬停来实现点击,通过控制视频帧位来实现场景中的前进后退,最难得的是通过视频帧位来确定商品交互信息应该显示的位置,工作量蛮大的。后台打通了淘宝账号信息以及商品数据库,实现了购物的基本功能,目前看满足最基本的商品选择及购物功能。

//拆解1.那些好的

最大的亮点来自于Buy+的理念,希望通过VR技术实现场景体验式购物的感觉。传统的线下购物乐趣在于体验,在货架间巡视那些触手可及的商品的那种满足感最能刺激消费欲望,体验效果好,但效率并不高。

而线上购物最大的特点在于效率,足不出户,就可以选购全球上亿种商品,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但购物体验上是看图和评论,更像是论坛而不是逛街。

虽然两者的消费场景完全不同,但如果能够将逛街的体验和网购的效率结合在一起就完美了。两者结合的第一次尝试是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可以下单。逛的开心的同时,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把商品带回家或者寄回家,在旅游纪念品销售上尤显成效。

但本质上,移动购物是互联网效率的延伸,提升了线下场景的购物效率,但线上场景的购物体验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Buy+希望从VR这个层面,增强线上购物的体验感。通过过场的全景视频,带你环游世界,通过目的地的全景场景,给你逛街的感觉,通过整体环境氛围的渲染,提升购物的乐趣。这无疑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尝试构造一个全新的购物场景,在线上融合体验的乐趣以及网购的效率。

//拆解2.那些不够好的

VR技术尚在早期,Buy+团队再努力,也无法避免技术发展阶段本身的问题。

1. 晕动症

在没有定位系统的辅助下,仅靠全景视频是无法解决晕动症问题的,Buy+也不例外,体验过程只能转头,一旦你下意识的想凑近看看,就会发现场景跟着头移动,就会立刻脱离沉浸感并眩晕。而且,在其中一个过场视频中,还有镜头视角的转动,虽然缓慢,但依然眩晕。

2. 交互方式匮乏

目前的头瞄凝视是唯一不需要外部设备的输入方式,但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体验中需要尽量避免看向不想选中的商品,卡顿时容易误操作,并且输入效率极低,目前购物时只能选择默认联系信息,也很难查看和输入评论。

3. 流量和发热

当前4G带宽下,全景场景无法即时打开,加载过程比较久,流量消耗也大。用的iPhone6体验,不足10分钟时,手机已发烫,继续体验就会出现自动降频导致的卡顿,影响体验流程。这些都是当前VR技术发展阶段的局限。在体验设计层面,Buy+团队更多的采用了卖场货架展示的购物场景,体验中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感觉。

仅有一开始的VR样板间(=_=!)以及生态农场中,体现了更多种类的体验式消费场景。当前的体验式消费场景很多,货架和逛街仅仅只是偏目的式消费的一种,更多的体验式消费场景包括我憧憬的生活(网红电商、美妆等)、我设计的生活(宜家)等等还需要更多的尝试和开发。包括我们团队,也在探索在VR场景体验式购物的行业应用方向。///////////////////////////////////////////////

//未来

///////////////////////////////////////////////

HMD将是人类的最后一块屏幕,而VR是它的初级形态。所有交互方式的改变都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从PC、智能手机到HMD不外如是。作为VR创业者,我们眼中的未来是信息的立体化,是交互的直觉化,是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成为现实空间的第四个维度。VR才刚刚开始,创新者的使命就是拓展它的场景,弥补拓展中的问题,循环往复直到它发展成熟。

Buy+团队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不那么远的未来的雏形,是足不出户的体验式购物场景,目前虽然还谈不上好用,用户还可以再等等,等到明年符合Google Daydream的手机推出和普及,等到后年VR设备大规模普及,等到交互方式普及。

但,创新者不能等。

猜你喜欢